在華山路隴海路口北側,一株法桐行道樹因一次次路面下降,樹根露出得越來越多,30多年路面下降近一米,原本埋在地下的樹根變成了樹干,狀如盤根錯節(jié)的大盆景。6月12日,一位老市政笑著說:“這株法桐見證了鄭州市區(qū)的發(fā)展,可以說是鄭州市區(qū)道路整修的見證者。”
昨日上午11時許,在華山路與隴海路交叉口北150米路東側,人行道與快車道中間的花壇內,長著一溜粗大的法桐行道樹。這些樹的樹根明顯高出地面,其中一株離地面一米高處的根干,一看就是原來的樹根。這一米高的“樹干”由幾根樹根組成,遠看就像一個大盆景。
中原區(qū)市政道路設施管理所的尚振營介紹,華山路上的這些法桐與其他路面上的法桐不一樣,是因為這段路原來是市區(qū)海拔最高的地方。“1956年,省政府決定在西郊建鄭州電纜廠與中國第二砂輪廠,就建起了華山路,當時路兩側的行道樹是泡桐。35年前,泡桐開始更換成這些法桐。剛開始種法桐時路面高,當時沒有相應的推土機和修路重型機械,就根據(jù)地形修了路,樹也就種在高高的路面上。之后每修一次華山路,就會用新設備把路面向下降,把高處的土向下推。而這些法桐無法下降,土推走了,就露出一部分根,根就露得越來越多。原來的樹根露出來就形成現(xiàn)在的樹干了。這幾株法桐,尤其是這一株像盆景一樣的法桐,見證了鄭州市區(qū)路面整修35年的歷程,要好好保護。”